千年兴衰:古代闺秀穿的绣花鞋走到今天-服装博物馆

千年兴衰:古代闺秀穿的绣花鞋走到今天

2019年03月03日 08:25 毛心怡 点击:[]

千年兴衰:古代闺秀穿的绣花鞋走到今天

温州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展出的2米余长绣花鞋

古代文人笔下所形容的仕女,走起路来婀娜多姿,尤其莲步挪移间,裙摆下不经意露出的鞋尖,上头可能是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一只顾盼生姿的美丽孔雀,千娇百媚尽在足下绽放,既惹人怜爱,也引人遐想,难怪千百年来,女性从不放弃在绣花鞋上争相竞艳,为了增添足下风姿而努力。

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皮制靴子已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而后随着时代及地域的不同,陆续发展出不同材质及样式的鞋类。如鞋尖往上翘的翘头履,鞋底装有双齿、还系有鞋带的木屐,只限于朝觐、祭祀时穿着的舄,高度在脚踝以上的皮制长统靴,以及清朝时期满族妇女所穿的花盆底鞋等等,都是不同时代衍生的鞋类。而也因为材质和样式繁多,所以自古以来鞋的称法很多,如足衣、履、屐、靴、舄等指的都是鞋子。

五四运动以后,缠足陋习渐渐废除,妇女重新拥有脚的自主权,也穿起正常尺寸的绣花鞋。不过由于绣花鞋是用昂贵的绸缎做鞋面,再以丝线刺绣花鸟等图案而成,是属于富家太太和千金的专利品。而在上海,名媛淑女出入社交场合频繁,莫不争妍斗艳,遂造就了绣花鞋专业街的出现,北京、上海等地的专业作坊都有百余家之多,而橱窗内陈列的绣花鞋缤纷多彩,将街道点缀得犹如百花盛开。

上世纪40年代,显贵人士仍是穿着绣花鞋的主要族群,服务方式采取订做,也就是量好顾客脚的尺寸,并由顾客挑选颜色及刺绣花样后,先交付专人画图样,再由刺绣女工依图样绣出花样,接着将花样剪裁下,将其缝制成鞋帮,最后再将皮革削出鞋底形状,垫上一层层布底,然后将鞋帮及鞋底缝合,就是一双手工扎实的绣花鞋。

在此之后,绣花鞋慢慢转换成用楦头做固定尺寸的成鞋贩卖;此外,随着塑料及强力胶的出现,鞋底由皮革改为便宜的塑料底,并可用强力胶将鞋帮及鞋底黏合,节省了制作工时,价格慢慢往下降,只要爱美的女性都可穿上这种轻巧、舒适又秀气的鞋子,绣花鞋成为当时最火红的时尚。

到了上个世纪中叶,运动鞋、休闲鞋和新颖时髦的高跟鞋,已成为士绅淑女追求时尚的流行指标,绣花鞋业面临生存危机。上世纪九十年代吹起的复古风,又将已沉寂20年的绣花鞋,重新推回流行的风潮上,形成只要货一上架就卖光的盛况。而业者也看准绣花鞋须在传统中创新,才能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于是花样不再固定于花鸟,配色也更加大胆,如过去忌讳的黑色、白色和牛仔布料也运用到鞋面,连楦头也出现尖头或方头样式,鞋跟也兼具平底和高跟。

近几年绣花鞋业又跌入谷底,何时流行的风潮会再转向绣花鞋,谁也说不准。但随着刺绣女工难觅,手工刺绣已逐渐被电子绣代替,未来要找到用手工一针针刺绣出的绣花鞋势必愈来愈难。套用一个老板的话说:“除了老太太还懂得刺绣好坏,年轻人根本分不清电子绣和手工绣的差异。”

是啊,再经过一世纪的轮替,年轻人可能早已弄不清楚绣花鞋曾是火红超过千年的鞋类,谁还会在乎电子绣和手工绣的差异呢?

富有浓郁乡村色彩的绣花鞋,已经成为时下新潮一族的新宠。穿上绣花鞋,在高楼丛林间穿梭———时尚与传统间看似错位的搭配,显现出的前卫别有一番风味。或许,时尚在这个年代早已撕去了岁月的标签。只要你喜欢,谁说绣花鞋一定要与水袖长衫在一起?

往年千针纳现在穿着玩

别看就这么一双鞋,花样可不少。先别说鞋面上千姿百媚的绣花图案如何变化万千,单说款式也有很多讲究,有带搭扣的,也有传统的包鞋;后者又可分为船形和蚌壳形两种。

在面料上,有的带花纹,有的不带花纹,有的是缎面,有的是黑色粗棉布、兰色印染布等等,最正宗的还数在缎面上手工刺绣图案的。

在我奶奶那个年代,绣花鞋的鞋底肯定要用千层布一针一线纳出,如今,绣花鞋不过用来穿着玩而已,鞋底就未必这么中规中矩了,除了布底,还有泡沫、塑料,甚至橡胶底。

至于价钱,上下波动的幅度蛮大,便宜的几十元,贵的就说不清楚了。一般来说,手工越麻烦、越精细的,就越贵,全身绣花的鞋肯定比只在鞋头上绣花的贵很多。

男性“绣花鞋”穿上更“招摇”

千万不要以为,这种返古的布鞋,只有女人可以穿着它们到处“招摇”,其实男人们也可以。虽说他们不能像女人那样穿得姹紫嫣红,但至少他们还可以选择质朴的黑色。

尽管他们的鞋面上不能风情万种,但千万别忘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天生就很适合男人气质的东西———皮革。报社有位男同事就有这么一双布鞋,黑黑的鞋头上,镶拼了裁剪成传统花纹的皮革,随意地配在牛仔裤下,用他的话说,那叫“玩酷”!

反差搭配法穿出新感觉

要把绣花鞋穿得很时髦,跟得上潮流,就应该采用反差的搭配法。比如配上牛仔裤、牛仔裙、棉质长裤或长裙等,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把绣花鞋的独特之处凸显出来。当然,你也可以追寻一种原汁原味的感觉,将时光完全回复到无声电影的年代:纯中国的服装,搭配上纯中国的绣花鞋,在时光的错位里,同样可穿出时髦的个性。

绣花鞋最讨人喜欢之处,在于它柔软的质地,穿起来非常舒适,穿着它去逛街、旅游,绝对不用担心脚痛!当然,它也有短处:雨天出门,千万别穿着它,免得美丽泡了汤。

“步步生莲”,本来只是停留在文学描写中的美好意象,但是,明清女性借助高跟,却把想象变成了现实。

孟晖,女,生于上世纪60年代,达斡尔族。善于描摹中国古代精细的物质生活,写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潘金莲的发型》、《中原女子服饰史稿》、《花间十六声》 等作品。喜欢咖啡、甜食和猫。

古人风尚

 

《儿女英雄传》里,丫环长姐送给十三妹何玉凤一双“三寸半底儿”的“旗装”鞋;送给张金凤的,则是一双“过桥、高底儿”的“汉装小鞋儿”。所谓“高底儿”,其实就是明清时代对于“高跟”的叫法。真让人难以相信啊,明清时代的汉族女性不仅缠足,还要穿高跟鞋!

北京定陵就出土有明代皇后的高跟鞋,鞋的长度只有12厘米,鞋跟却高达4.5厘米。高跟的样式大致如一枚象棋子,在设计上与今天的高跟鞋一样,被纳装在鞋底的后部。人穿上这样的鞋,那情形也正如今天女性穿高跟鞋的效果——只有脚趾部分能够实在地落到地面上。据那个时代的人看来,如此的措施可以让缠足显得更加纤小,因而也就显得更美。同时,鞋的底面还要做成微微弯拱的弧面,侧看如同跨越河道的拱桥,所以称为“过桥”,也叫“弓底”。在当时的观念里,头儿尖尖的弓底鞋,就像一弯新月,或者一枚莲瓣,简直就是优美得极致。

利用鞋上的高跟,明清时代的女性还闹出了许多新鲜花样。比如,把高跟掏空,在其底面和侧面都做出镂空花纹,然后,在这鞋跟里安一个小抽屉,放上香料,让香气从鞋跟的镂空花纹中向外发散。还有人在掏空的鞋跟里放个小铜铃,人一走动,脚下就玎玲玲的不断轻响。

最大胆的做法,是把高跟掏空,在底面雕出玲珑轻巧的镂空花纹,然后,在中空的鞋跟里放满香粉。女性穿上这样的鞋,一旦走动起来,就会有香粉从鞋底的镂花中点点泻落,在她所过之处,就会留下一个个花纹玲珑的足迹。这种鞋最初出现在明末的江南地区,不过,在清代满族贵族妇女当中似乎也有人效仿。满族女性的“旗鞋”要装“三寸半底儿”,也就是花盆底、马蹄底的高跟,于是,这花盆底、马蹄底里正好安设洒香粉的机关。徐珂《清稗类钞》中就录有一则逸事:乾隆皇帝选秀女的时候,“忽见地上现粉印,若莲花”,原来是有一位参选女子“雕鞋底做莲花形,中实以粉,故使地上莲花随步而生”。

“步步生莲”,本来只是停留在文学描写中的美好意象,但是,明清女性借助高跟,却把想象变成了现实。可惜,这一传统经验在今天却无法借鉴,如果谁穿了一双漏香粉的鞋儿在大街上走,一路留下两串散发着香气的花卉纹印,过一会儿追上来的大概是环卫部门人员吧——破坏公共场所的整洁环境啊。不过,也许时尚设计师们可以考虑在时装发布会上这么玩它一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