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中华服更重要的是中华精神-服装博物馆

比中华服更重要的是中华精神

2019年04月02日 09:07  点击:[]

比中华服更重要的是中华精神
        

  近年,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纷纷提出建议,要求国家正式确立国服。政协委员李延声日前在博客中建议效仿日韩,设计“中华服”为国服,建议在多种民族服装中选择元素,以古代“汉服唐服”为主,汲取各少数民族服装和西式服装的长处,创造出多民族共享的国服。在具体设计上要庄重、大气、种类多样,并渗入多种民族元素。(《新京报》3月11日)

  《左传》中,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章句。汉服虽然是美丽的,但作为一个文化多元的多民族共存共荣的大国,汉服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能全部代表现代中国文化。故而,复兴汉服的倡议一直存有巨大的争议。如今李延声委员倒是别出心裁,要以汉服为主融汇“各民族元素”设计中华服。我不知道,这种新颖的中华服究竟是何模样,但我担忧,各民族的传统服侍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底蕴在其中,强行融合在一起会不会不伦不类?

  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极大的鼓舞着国民的民族自豪感。而正因如此,当前,保护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被社会舆论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公众对此热情高涨。无论是对于孔子的尊崇,还是“中华服”的建议,都可以视为这种“热情”的现实体现。但请恕我直言,似乎这种“热情”过多地在一些文化形式上过度释放——孔子“标准形象”的研究热潮一浪接一浪,“复兴汉服”的呼声甚嚣尘上,等等。殊不知,我们所要复兴的传统文化所附着的人文精神却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不要过度夸大一种服饰的作用和价值,比中华服更重要的是中华精神。目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保护下来、传承下去,使之发扬光大提炼提升,而不是一味地鼓噪“穿国服”。其实,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人为赋予一种服饰过多的民族情结和文化使命,进行大肆渲染,也毫无必要。换言之,我们即便把“国服”确立了,人人都穿国服,又能怎样呢?顶多,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自娱自乐罢了。美国人没有国服却一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美国有开放包容的国家精神。而即便是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韩服和和服如今也至多是一种文化形式上的依存,真正得到弘扬的是发端于文化底蕴的国家精神。

  与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相比,所谓服饰的确立或者复兴,只是一种文化的细枝末节。当然,设立中华服的建议也并非一无是处,如果是作为文化研究项目,我举双手赞成;但倘若是意欲将中华服当做国家名片来打造,就不能不说,在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渐成气候的文化浮躁和文化自我标榜,值得警惕和深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