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属衣中贵族。雅致、精巧、性感、妩媚,勾勒出女人的一派风情。面料和裁制技术固然十分重要,但要表现旗袍的贵气,最重要的是穿衣人的内功。旗袍既端庄内敛,又充满诱惑意味,不经意间的若隐若现,徘徊在“色”与“戒”之间。
关于旗袍的描述,散文家王本道说得可谓非常到位。“旗袍的风韵是在内敛、含蓄、温柔中展现的:小巧的立领环绕着纤柔的颈项;凸凹有致的流畅线条紧贴着挺拔的身躯;开叉的下摆伴着轻盈的步履款款摇曳,处处显得精致、典雅、温柔、飘逸。旗袍看似密实,包裹着所应包裹的,但它又是最性感的,不经意地展示了所有能展示的。蜻蜓形的密密盘扣,像一把把小锁,藏起了身体上的几处禁区,似在庄重地告知异性:这里是不许探究的,但却又明明白白地显示着它独特的韵致。由于旗袍的这些特有的美质,能使不同年龄段的、形象各异的女人穿起来都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特别是年过30岁的成熟女人穿上旗袍,更会使她们越过年龄的羁绊而呈现出一种端庄、大方、沉静、典雅之和谐美。即便是50岁的女人也会在旗袍的掩映之中,尽显其大度、宽容、宁静之美。当然,十七八的妙龄少女穿上旗袍也同样会气韵生动,只是读不出什么内容来。
▲汤唯将旗袍穿出一种媚态
▲张曼玉在“花样年华”的旗袍造型十分经典
▲陈数被认为是穿旗袍穿得最好看的人之一
旗袍的种种特质会使穿旗袍的女人感到自信,使她们在公众场合更注意自己的举止。穿上旗袍的女人无论心情多么烦躁,只要走出家门,就会慢慢地安静、平稳下来,就会自然而然地收敛起平日的强悍和粗糙而想到自己是一个女人,应该有一个温柔、宁静的心态。”
关于旗袍和中国女性气质的契合,还有这样一件小事可以佐证。
1979年,著名旗袍制作大师杨成贵为日本高松宫亲王妃做了一件金婚礼服。在素色包镶绲边的旗袍前内襟里,他特意绣了个中国如意。收到旗袍,王妃不懂那么美的图案绣在衣里面的含义,致信询问。杨成贵在回信中写道:“中国女性多性格内向,感情含蓄,漂亮的东西往往不随意露给别人看。这件旗袍为金婚典礼而作,最美丽的那部分只有最亲近的人才有机会欣赏,这才是中国人表现美的方式。”
还有比这更能体现中国女性之美的吗?
《色戒》上档,成为上周最热门的话题。这场发生在老上海处心积虑的缠绵,使得30、40年代的婀娜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上海的风情少不了上海女人,上海女人的风韵少不了旗袍。旗袍是这个城市最贴身的美丽。四处打听,我们终于找到了上海著名的旗袍师傅之一,曾经为胡蝶量体裁衣的褚宏生老先生,听他讲述有关旗袍,以及那个年代的动人故事。
初见褚宏生老先生,完全猜不出他已90高龄,身子骨硬朗的他至今还天天去翰艺旗袍店上班,亲手为客人们度量尺寸。对于旗袍,褚先生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喜爱,“旗袍穿起来最显身材,做工好的旗袍穿在身上既大方又别致,伐要太好看哦。”在他看来旗袍是永远的时尚,从来不曾过时。16岁那年褚宏生被父母送到上海来学裁缝,师从“朱顺才裁缝店”头号大师傅朱汉章,从此和旗袍结下不解之缘。虽然离开家乡70多年,褚宏生的口音依稀还能听出吴侬软语的味道,也许正是江南山水的熏陶,才更能体会做旗袍所需的那份细致心境。
学艺4年,师傅终于放手让褚宏生单独为客人做旗袍。此后他为很多名人量体裁衣,印象最深的就是影后胡蝶和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别看她(胡蝶)在电影里穿得光鲜亮丽,生活当中却喜欢淡雅的颜色,每次我去给她做旗袍,她总选一些素色,偶尔为了出席一些宴会才做颜色鲜艳的旗袍。我至今还记得那条翠绿色蝴蝶图案的软缎旗袍,穿在她身上就像从画里走出来一样,即便再过半个世纪依然是美得让人过目难忘。”褚老先生说,胡蝶确实是美人坯子,不化妆也很好看。和胡蝶的雅致相比,王光美则更显大气,“她待人很谦和,总是笑盈盈的,但是话不多。她喜欢大方古典的花色,通常暗色大朵的图案,或者索性单色素色的料子更得她的喜欢,偶尔也会挑选条纹的料子时髦一把。”因为王光美的光临,使得许多官员夫人和外交使节夫人都慕名而来,能让主席夫人当活招牌,褚宏生确实有水平。
《色戒》中的剧照
银幕上的旗袍
所谓“色戒”,“戒”是结果,更是饱含深意的琢磨;“色”则是诱因,是故事的开端。王佳芝那带着纯真的美,成了她吸引易先生的关键。上海人说女孩生得美,叫作“卖相好”。褚宏生说,看一个女人“卖相”好不好,还要看她穿上旗袍的样子。
记者拿着《色戒》的剧照给他看,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评价道,“衣服做得很细致,看得出是真丝面料的,还带着滚边。现在的时装式旗袍很少用滚边,她(汤唯)这件旗袍肯定是请人手工制作的,花了不少功夫。”随即褚宏生从挂着的一排旗袍中挑出一件,“你看,这个领口和照片上差不多吧。当时(30、40年代)比较流行这种做法,低领、滚边、盘扣,别看看起来很素,其实都是有身份的人家才会做,一般都用真丝面料,全手工,有身价的人都不太喜欢用缝纫机做衣服。”褚宏生的一番讲解不仅说明了老上海旗袍的风尚,倒也和剧情相当吻合。王佳芝既是易先生的情人,还得到易太太的照顾,吃穿不愁,身上的旗袍自然也马虎不得。
时下另一部改编自程乃珊《上海街情话》、描写老上海背景的电视剧《一世情缘》也刚刚播完,提到那里面的旗袍,褚宏生不禁摇头说,“里面的旗袍全都经过改良,很现代,不是传统做法。”好的旗袍一定要手工制作,褚宏生老先生一再跟我强调。
《花样年华》中的旗袍
说到旗袍有一部电影不得不提,就是《花样年华》,对于电影里的旗袍,褚宏生赞许不已,“放映的时候,我徒弟带我去看,里面的旗袍确实做的很精致呀!加上张曼玉纤弱却又高挑的身材,穿上旗袍真的蛮好看的。”问起他怎么会看过那么多“旗袍片”,褚宏生说,“做到老学到老,只要是电视里放那个年代的片子,我都会去看一下,有些新式的工艺还是可以借鉴的。”
老式旗袍做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的做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褚宏生老先生觉得其中的要领却不曾改变,那就是精细。首先,旗袍面料的选择很有讲究,真丝的柔软贴身,织锦的硬挺大方,全棉的舒适价廉,选择合适的面料是做旗袍的首要步骤。
其次是做工。“老早做旗袍,最讲究的是师傅的手工。就说盘扣,缠好一个经常要2、3个小时。”褚宏生介绍说,盘扣的花色很多,要根据客人的年龄、穿着的时节以及出席的场合进行搭配:春节配如意扣、凤尾扣,老太太过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人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讲究的客人,会要求随月份不同搭配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一件全手工的旗袍,往往需要制作一个多星期。
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褚老先生还告诉我,电影里那种6、7厘米的高领其实现实生活中做的人很少,“8·13事件前,高领流行过一段时间。不过高领穿起来实在不舒服,转个头人要跟着一起转过去。一般人平时都穿低领,一粒扣子就够了。到了现在有的旗袍连这个扣子都省去,为了穿得更舒服。”
虽然如今旗袍的很多做法都时装化,但褚宏生老先生和他的徒弟们仍坚持用最传统的工艺为客人制作旗袍。做一件旗袍要量26个尺寸,一点也马虎不得。“旗袍一般都是必须做得正正好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所以我们给客人量身都非常仔细。”
旗袍之美在于它衬托了女性妖娆的身姿,半分娇媚半分保守,半分世俗半分清高,正是恰到好处。这又正是上海的气质。褚老先生现在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带徒弟上,上海的美丽有望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