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促进本省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江西服装学院服饰博物馆从馆藏众多非遗文化展品中精心挑选出与江西有关的一类非遗文化,为大家准备了两场精彩的云上非遗活动:一是“有凤来仪——畲族凤凰冠集萃展”,二是“锦带里的秘密——寻找山哈人的意符文字”。
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是畲族人的自称。畲族源于汉魏时期的武陵蛮,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江西人口最多的原生少数民族,现有人口近10万,仅次于福建和浙江,主要分布于赣州、上饶、鹰潭、吉安等地。
畲族是我国第一批拥有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的少数民族,目前共有8类13项。其中畲族服饰文化尤为璀璨,以其独特的民族气质和因错落散居形成的区域个性化等特点,成为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畲族服饰早在2008年第二批次即为入选,畲族彩带编织技艺则在2021年第五批次入选。
本次活动中将展出的就是畲族服饰文化中最独特的凤凰装中的两大珍品门类——凤凰冠与彩带。
有凤来仪——畲族凤凰冠集萃展
凤凰崇拜是形成畲族独特民族性格和璀璨文化中的两大基因之一。凤凰崇拜主要为畲族女性所有,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凤凰装中的凤冠发髻。
畲族服饰以女性凤凰装为主,它由上衣、裙子、水巾、手巾、围身裙、脚绑、鞋七个部分组成,另有凤凰冠、耳仰(耳坠)、扁扣、手镯、脚镯和戒指六样饰品,整套服饰处处体现出凤凰吉祥之意,习称“凤凰装”。它充分反映了畲族的民俗风情,是古老畲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具有较高的民俗学、社会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而凤凰冠是指畲族女性所戴的一种特殊头饰,它从出嫁那天起开始佩戴,一直到“戴冠入殓”,陪伴着畲族妇女的一生,是畲族最具代表性和区分度的饰品。
“凤凰冠”主要以罗源式、霞浦式、福安式、福鼎式、顺昌式、景宁式、丽水式最具特色,都与凤凰形象有关。“椎髻高钗是模仿凤头,缀在凤冠银链上的银片,形如翎羽,而盘垂的瓷珠,叮咚作响,宛如凤鸣。”
此外,凤凰冠又可分为竹管珠饰型与银饰垂帘型两大类,其中罗源、景宁、丽水为竹管珠饰型,福安、霞浦、福鼎为银饰垂帘型,顺昌头冠则自成一体。
此次展览中,我们将展出8件馆藏凤凰冠,主要为景宁式类别。观众们可以通过这8件造型各异、风格多样的头冠,了解凤凰冠的独特艺术魅力。
【名称】景宁式头冠
【尺寸】帽子长104厘米,系带帽子高69厘米
【说明】竹制冠。
凤身支架裹红布,头面左右两侧各镶二枚花纹银片;
额面镶八颗银花,下饰珠链喇叭吊坠覆面;
额面顶部用软布索连接支架后端银骨挣,左右珠链弧形盘绕头面两边结于头箍后侧;
支架后端以两根包锡箔纸竹片拼成狭长凤羽状银骨挣,顶镶银金,饰反蕉叶银吊坠;
左右两侧各悬珠链结于头箍后侧。
【名称】景宁式头冠
【尺寸】帽高50㎝,帽宽23㎝,帽长17㎝
【说明】竹制冠。
凤身支架裹蓝布,头面左右两侧各镶一枚倒三角蝶纹银片,下饰喇叭吊坠;
额面上下各镶大小银花两枚、水晶花五颗,下饰短珠链吊坠,侧面长珠链左右弧形结于头箍侧后;
额面上部以布索包银片连接支架后端银骨挣;
银骨挣以大铝片拼成倒U形象征凤尾;
左右银骨挣上各悬五条珠链,垂于头箍后侧象征凤脚。
【名称】景宁式凤冠
【尺寸】帽长系带108厘米,帽子高48厘米
【说明】竹制冠。
凤身支架裹红布,头面两侧各镶两枚圈点纹圆银片;
额面上下各镶一枚花纹与倒三角蝶纹奇喜牌,下饰悬铃珠链;
额面顶部用缠布竹片与支架后端银骨挣相连,左右珠链弧形盘绕头面两边结于头箍后侧;
支架后端以两根包锡箔纸竹片拼成狭长凤羽状银骨挣,左右两侧各缠两条珠链,悬垂为凤脚状。
【名称】景宁式头冠
【尺寸】长15㎝后高6㎝前高8㎝,宽5㎝,最长的部分长27.5㎝,后钢丝条22.5㎝
【说明】竹制冠。
凤身支架裹黑布,头面左右两侧各镶一枚银片;
额面镶水晶花两颗,下分左右珠链弧形结于头箍后侧;
额面顶用缠布竹针与支架后端银骨挣相连,左右珠链弧形盘绕头面两边结于头箍后侧;
支架后端插四根铁丝,顶镶银金,成凤羽状银骨挣,后插头抓;
左右两侧各缠两条珠链,饰反蕉叶吊坠,悬垂为凤脚状。
【名称】景宁式头冠
【尺寸】上长20㎝,下长17.5㎝,底边8㎝,后侧边长12㎝,高11㎝,前侧边高8㎝,高7㎝。帽高46厘米,帽宽46厘米,帽长20厘米
【说明】竹制冠。
凤身支架裹黑布,头面左右两侧各镶一枚倒三角蝶纹银片;
额面镶水晶花十四颗,下饰银吊坠,左右珠链弧形结于头箍后侧;
额面顶部用软布索和珠链分别连接支架后端正中与左右银骨挣,左右珠链弧形盘绕头面两边结于头箍后侧;
支架后端以包锡箔纸竹片拼成十字羽状银骨挣象征凤尾;
左右银骨挣各悬四条珠链于头箍后侧,复垂于耳侧,象征凤脚状。
【名称】景宁式头冠
【尺寸】帽子长104厘米,系带帽子高69厘米
【说明】竹制冠。
凤身支架裹红布,头面左右两侧各镶一枚倒三角蝶纹银片,下饰喇叭吊坠;
额面镶大小菊纹银花两颗,下饰珠链与吊坠覆面;
额面顶部用软布索连接支架后端银骨挣,布索上饰银花珠链,左右珠链则弧形盘绕头面两边结于头箍后侧,箍面对称饰银花;
支架后端以两根包锡箔纸竹片拼成狭长羽状银骨挣象征凤尾。
【名称】丽水式头冠
【尺寸】帽子高40厘米,系带长62厘米
【说明】竹制冠。
凤身支架平贴头箍裏红布,上插头抓一枚,簪尖朝脑后,簪头饰蝶纹银片两枚,悬珠链吊坠覆头面;
簪身上覆左右珠链多条连接头箍侧后,中间饰银花彩钻。
【名称】景宁式头冠
【尺寸】帽子高45厘米,系带总长100厘米,细既袋36.5厘米帽后,高15.5厘米
【说明】竹制冠。
凤身支架裹黑布,头面左右两侧各镶一枚花纹银片;
额面各镶一枚花纹与蝶纹奇喜牌,下分左右珠链结于头箍后侧;
额面顶部用软布索连接支架后端银骨挣,左右珠链弧形盘绕头面两边结于头箍后侧;
支架后端插四根铁丝,顶镶银金,成凤羽状银骨挣;
左右两侧各缠两条珠链,饰反蕉叶吊坠,悬垂为凤脚状。
锦带里的秘密——寻找山哈人的意符文字
说到意符文字,人们常常会先想到流传于湖南江永的女书,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它以神秘而传奇的魅力成为世界非遗文化中的瑰宝。然而在江西,同样也有一种深藏于女性织带上的符号文字,以其优美的形象、神奇的喻意流传了近千年历史,这就是入选第五批次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中的畲族彩带。
彩带,也称“花带”,是流传悠久的畲族传统手工艺织品。彩带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束衣,二是定情信物,三是装饰。而更为独特的是,畲族彩带还承载着远古时代畲族先民们的祈福讯号。它分为图案带和意符文字带两种,其中意符文字是畲族特有的一种看似汉字却又不是汉字的符号,它以象形、会意、假借汉字、几何等方式构成,有着明显的驱邪祈福的寓意。畲族先民们用彩带的形式保留的数千年原始的“意符文字”,已成为一种“活”化石,是畲族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见证。
本次展览中,我们将展出五条珍藏的畲族彩带,其中既有图案带,也有意符带,代表着畲族织女们浓浓的祝福之意。届时,我们将把畲族彩带的主要意符文字以图表形式呈现,云观众们可以通过这个图表来看图识彩带哦。
意符文字彩带
意符文字彩带
意符文字彩带
意符文字彩带
意符文字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