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上红色文化,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10月10日至13日,为融合创新红色思政教育和非遗文化教育的形式,推动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让红色文化更有内涵,非遗文化更具魅力,由党委宣传部,服饰博物馆主办,非遗工坊协会及江右文化与人文素质研究中心(孔子学苑)承办,江西师大美术学院织染绣工作室协办的“礼敬先烈,赓续红色血脉”——革命烈士纪念碑拓染课程”在我馆正式开展。
10月10日,首先由江西师大美术学院织染绣工作室赵畅老师为我们带来理论知识,赵老师先带我们认识了扎染,豆染、蜡染、植物拓染及蓝晒等工艺,学员们认真做好笔记后,跟随老师来到了我馆内扎染区,为我们详细讲解其原理和制作工艺,随后赵老师积极引导我们为下次课程的小组作品进行构思,搭建出基本框架。
十月是红色月,我们重温红色经典,领悟红色传奇。在赵老师讲解完之后,我馆孙承飞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红色史实学习,其中有对八一起义纪念碑、瑞金红军烈士纪念碑和天安门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学习,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之后,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促使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红色文化的崇敬,在老师给我们分好组后,我们边开始选择图片开始创作作品。
10月12日,李山莺老师提前为我们扎染及其他工艺活动准备好材料,布置好场景。首先李老师再次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扎染,豆染、蜡染、植物拓染、蓝晒等工艺,并一一学习了各种工艺所需的材料,老师边教,我们边学。在介绍完课程后,我们开始便开始了实操,几个小组,同时分工进行。
在手工扎染中,其过程极为繁琐,上色速度较慢,一般来说要在颜料水中浸泡20分钟左右拿出静置10分钟后,再次放入颜料中浸泡,如此循环往复,颜料才能对方巾完全上色。
在豆染制作中,我们利用镂空图案模版,将调制好豆面防染剂刷在方巾上,再用刷子将豆粉全部按压好,确保豆面防染剂在模型中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植物染工艺制作非常需要耐心,它是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壳等原料中提取染织色素,所使用的染料都是来自原生态的草本植物,通过植物的萃取,还原中国古典色的魅力与纯净。
在一声声的拓印中,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植物的香味在方巾上弥漫,一边锤打,一边感受着植物的纹理沁入方巾中,将植物定格在布上,通过本次制作,我能感受到,植物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10月13日,学员们一早过来博物馆完成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红色文化作品中添加非遗文化的元素,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博物馆大厅内,和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一起合照,记录这美好瞬间。本次活动的开始,既能让学员在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又增强了保护优秀文化的意识,让非遗文化在继续发光发热。
专家介绍:
赵畅:艺术学博士,江西师大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九江美术协会社会艺术委员会会员。
李山莺:传统文化讲师,非遗技艺传承人(高级)、非遗讲师(高级),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南昌艺术摄影协会会员。